分布與危害
在我國分布于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浙江、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四川;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。
形態特征
成蟲體長2.8-3.0毫米,寬1.6-1.8毫米。頭部紅褐邑,頭上5根頭刺黃白色;觸角淺黃褐色。前胸背板黃褐色,三南突末端黃白色。前翅透明且寬大,翅面褐色斑較明顯;最寬處具有4小室,各室脈上均長有直立長毛。前胸背板具3條縱脊,中脊最長;背緣呈圓弧形,具有3列小室;2側脊短而低,長度僅為中縱脊的1/3。
發生規律
每年發生代數北方果區3~4代。各地均以成蟲在枯枝落葉、枝干翹皮裂縫、雜草及土、石縫中越冬。北方果區次年4月上、中旬開始陸續活動,飛到寄主上取食為害。5月中旬以后各蟲態同時出現,世代重疊。以7~8月為害最重。成蟲產卵于葉背面葉肉內,初孵若蟲不甚活動,有群集性,2齡后逐漸擴大為害活動范圍。成、若蟲喜群集葉背主脈附近,被害處葉面呈現黃白色斑點,葉背和下邊葉面上常落有黑褐色帶粘性的分泌物和糞便,為害至10月中、下旬以后,成蟲尋找適當處所越冬。